今人但知汗为解表,不知吐亦为解表,知吐中使能发散之说,不知所以当吐之义。 但得内寇宁而外患自息,此白虎之所由奏捷耳。
厥阴为病,消渴,气上冲心,饥不欲食,食即吐蛔,曰胃寒,复有消渴之证。 故浮中见紧者,系在中风,与伤寒之阴阳俱紧者殊矣。
其状似寒无寒,似热无热,欲食不食,欲卧不卧,欲行不行,口苦便赤,药入即吐利也。若发热下利,甚至厥不止者死,是土败木贼,诸阳之本绝也。
盖少阴来复之阳,微则转属太阴,而秽腐自去;盛则转属阳明,而糟粕不传。参中阴溜府之义,知热邪不遽入至阴,虽热在太阴之经,而实仍在阳明之胃。
盖热在上焦,而中焦则但寒无热矣。发热为阳浮,而恶寒非阳虚矣。
但以有热、无热别之,以时出、常出辨之,总以桂枝汤啜热粥汗之。”何等直捷!在外下更加“而反下之,故令不愈,今脉浮,故知在外”等句,要知此等繁音,不是汉人之笔。